定额是大数据或数据库,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测算与修正并纠偏和维护,更有利于指导项目(原创 老彭 来源:微语明晰)

位置:首页 / 工程计价文件 / 计价在线答疑探讨

计价在线答疑探讨 Admin 2023-08-22 08:38:09 674

定额是大数据或数据库,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测算与修正并纠偏和维护,更有利于指导项目


原创 老彭  来源:微语明晰


   国家定额是指由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依据现行有关的国家产品标准、设计规范、施工及验收规范、技术操作规程、质量评定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综合全国工程建设情况、施工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情况进行编制、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的定额。

    据史书记载,在《大唐六典》中对土木工程的耗工耗量有条文记载。当时按四季日照的长短,把劳动定额分为中工(春、秋)、长工(夏)、短工(冬)。工值以中工为准,长工短工各增减10%。每一工种按照等级、大小和质量要求,以及运输距离远近来计算工值。到公元1103年,北宋著名的古代土木建筑家李诫(9601127)编著的《营造法式》,成书于公元1100年,它不仅是土木的巨著,也是工料计算方面的巨著。《营造法式》将工料限量与设计、施工、材料结合起来的做法,流传于后,经久可行。清代(16441911),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是一部算工算料的书;梁思成先生在《清式营造则例》一书序言中明确肯定清代计算工程工料消耗的方法和工程费用的方法。

    19世纪末,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正处于上升时期,工业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企业管理仍然采用传统的凭经验管理的方法。因而劳动生产率很低,许多工厂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工程师泰罗(1856-1915),开始了企业管理的研究,目的主要是解决如何提高工人的劳动效率。续泰罗之后,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又有许多新的发展,对于定额的制定也有许多新的研究,1945年提出了所谓事前工时定额制定标准。采用这种事前工时定额制定标准,可以在新工艺投产之前,选择最好的工艺设计和最有效的操作方法;也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作业方法,提高操作技术,以达到降低单位产品上的工时消耗。

 国家定额体系是从前苏联引进的,是计划经济的重要依据。在技术体系上与欧美国家并无多大差异,但在工程经济管理的具体体现上差异较大。在欧美国家,工程定额一般是作为技术标准、技术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而我国是沿用前苏联的管理模式,通过集中的行政权力将工程定额确定下来,以行政管理的方式管理建筑工程经济,将技术与经济完全统一,一个具体的表现就是计划经济时代工程定额的“法定价、法定量”,同时产生了代表国家进行工程经济管理的机构一一各省造价管理站或管理处,这时候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活动的主体是国家和政府,现在中国工程造价管理仍是沿袭这体制。

 1955年,建筑工程部编制颁发了《全国统一建筑工程预算定额)1962年,1966年先后两次进行了修订,重新颁发了全国统一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1981年国家建委组织编制了定额修改稿,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程建设定额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于1983年成立了基本建设标准定额局,负责组织制定工程建设定额。1988年定额局归入建设部,成立了标准定额司1984年至1985年国家建委将预算定额的编制和管理工作下放到各省、市、自治区,各地区先后组织编制了适合本地区使用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建办标〔202038《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案》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概算定额、估算指标编制发布和动态管理,取消最高投标限价按定额计价的规定,逐步停止发布预算定额;由此,网上对“定额的去与留”争论不休。

  那个把工程造价学科带到世界的人--尹贻林教授在接受媒体釆访:某地造价管理部门问我,对定额去留怎么看。这个问题也难也不难,难在前年住建部门已经发布改革工作意见,明确不再发布预算定额,再发表不同意见有披鳞抗上之嫌;说不难也不难,你把消耗量定额看作大数据或数据库即不难。我国政府投资数额巨大,估算指标和概算定额是编制政府投资项目可研和设计概算的重要依据。支持放弃定额的同志认为市场可以取代这些计价依据。其实很容易反驳:西方国家政府投资项目很少,也委托咨询公司编制投资预算,委托哪一家主要根据市场形成的信誉。以利比为例,百年利比形成了非常高的市场信誉,其信誉也是建立在长期积累的已完工程数据库之上。

  我国的特点是工程造价咨询公司近万家,如果把政府投资项目的估概算质量押宝在公司信誉上,可能会出问题。跟高考一样,都知道用分数判断考生能力有重大暇疵,但几十年都不敢放弃分数这个硬指标!消耗量定额有什么问题?所有问题都是1980年代后期不再测算定额数据或疏于维护定额数据造成的。四十多年来,要不要取消定额的争论不绝于耳,导致定额的维护像三峡库区五十年不建设(因为建不建三峡争论)一样显得落后于形势。现在不同了,中央已经决定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经树立“四个自信”,已经确立了“从跟跑、并行到领跑的转变”。我们为什么要放弃类同于大数据的定额,西方的数据库也是一以贯之持续建设,我们不能像俄罗斯对待前苏联那样“休克疗法”,妄自菲薄,为了学西方把自己的宝贝弃如敝履。

  很多砖家学者高喊:造价改革走的是一条“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晓喻新生”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之路,是一条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是建筑领域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笔者认为:砖家学者就象婴儿学步走路还没学会就已经跑起来了,利用公权把国家投资巨大发展起来的定额破除而学西方论调,无非是想借着科研立项的名义套取国家科研经费罢了!从1955年开始至今近80年,造价是需要改革,但不是要去打破推翻重来或照搬西方,而是转变思想观念,定额是大数据或数据库,对定额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测算与修正并纠偏和维护,建立国家数据库,更有利于指导政府及国有投资项目的造价工作。


13508658475 扫描微信